【專訪】從國考準備到專業能力的累積

【專訪】從國考準備到專業能力的累積

受訪者|夏元一律師

訪談者|彭靖婷

國考準備經驗分享

夏律師表示,大學時曾準備研究所但未考上,因此選擇服兵役。退伍後便投入律師國考準備。他一開始報名了補習班,認為國考需要大量技巧訓練,僅靠大學教育基礎是不夠的。

準備過程中,他總結出兩個重要策略:第一,除了大量輸入知識,更要注重輸出,即透過大量寫題目練習,加強實戰應對能力。當時他參加了類似大型讀書會型態的解題班,這對他最終考取律師資格起了關鍵作用。第二,他認為應勇於取捨,專注於CP值較高的科目重點,不需平均分配時間在所有單元上,而是聚焦常考重點。

此外,夏律師強調,規律作息與模擬考試時間同步是準備國考的重要細節。他與夥伴每日規律進自修教室讀書,晚上固定休息,不讓自己過度疲勞,也保留週末晚間作為休息時間,讓整個長期抗戰過程更具可持續性。

關於停損點的設定建議

夏律師認為,是否設停損點,應視個人情況而定。若是全職考生,確實應設下合理時限(如三年左右),避免因長期未就業而與社會脫節。但如果是兼職考生,持續準備則無需太過擔心停損,端看個人意願與時間安排。

他提醒,設定停損點不該僅以年限判斷,更重要的是自身的進步與信心狀態。若分數逐年進步,接近及格標準,即使超過預設年限,也應繼續堅持;反之,若長期停滯,則應考慮轉換跑道,如考四等書記官、投入法律助理工作等,逐步累積實務經驗,同時調整心態再戰。

外語能力與專業領域的選擇建議

夏律師認為,外語能力與專業領域知識都不可或缺。尤其外語能力直接關係到未來能接觸的客群層次與事務所選擇,並且有助於開拓國際法律市場。因此,他建議在校生應積極培養外文實力,特別是英文。

至於專業領域部分,夏律師認為,在學生階段無需急於界定自己未來的專業方向。相反,應該廣泛涉獵各種法律與非法律領域,從中找到真正的興趣。因為現代法律領域日益細分且快速變化,例如娛樂法、環境法、虛擬貨幣等新興領域,都是傳統課程中較少接觸到的,但卻有龐大潛力。

他也提到,跨領域能力(如法律+會計、法律+科技)將成為未來法律人的重要競爭力,因此建議學生不要局限自己於傳統考科領域,而是盡可能拓展知識廣度。

給在校學生的建議

夏律師分享,他希望在校生能記得:不要將人生局限於國考成敗之中。律師、法官只是眾多法律人出路之一,未考上不代表失敗,重要的是如何發展出自己的法律專業之路。

他鼓勵學生:

  • 廣泛涉獵不同領域,不只限於法律專業課程。

  • 建立堅實的人脈,特別是結交志同道合的同學,未來有機會成為合作夥伴。

  • 多走出校園接觸社會,例如參與法扶、NGO組織,理解法律實務運作,並培養服務弱勢的精神。

夏律師強調,法律人應避免陷入「服務精英」的迷思,應時刻保持對社會不同階層的理解與同理心。最重要的是,保持學習熱情與開放心態,未來就會有無限可能。

訪談總結

從國考準備到專業累積:廣泛涉獵與持續成長的重要性

夏元一律師認為,成功的國考準備需結合大量題目練習、讀書會互助與規律作息管理。他提醒全職考生應合理設定停損點,並因應自身進步情況彈性調整。

面對未來職涯,外語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基礎,同時廣泛涉獵多元領域,培養跨界整合能力,將有助於提升法律專業的不可替代性。他鼓勵在校學生不應畫地自限,不僅要準備國考,更要積極拓展視野、建立人脈、走出校園,為未來職涯開創更多選擇與可能性。

上一頁 【專訪】課本上的知識只是輔佐,學習獨立思考及建立信任關係的重要
下一頁 【專訪】揭開刑事律師的面紗,保障被告本身應有的權利
Copyright © 2025 法可夢線上法律諮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