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可夢學院
-
十月 13, 2025
謹慎守護你的帳戶安全
避免一念之差,誤成詐騙集團的共犯
民眾日常中容易因缺乏警覺而落入洗錢陷阱,例如借用或出借帳戶、提款卡或網銀給他人使用,代收代轉不明款項,或因高報酬兼職、網貸美化金流、投資代操與虛擬資產轉換等情境,被詐騙集團利用為「人頭帳戶」收受與轉散贓款,一旦帳戶被用於詐欺或洗錢,即使不知情,也可能因可預見不法風險而被認定涉案,面臨刑事責任、金融機構列管、限制交易與新開戶,以及民事求償與信用受損。避免涉入的關鍵是拒絕提供或借用帳戶、拒絕代收代轉、保留對話紀錄並即時向 165 或警方求證。
銀行如何防堵洗錢風險?
開戶與客戶審查的規範與實務做法
依據金管會《金融機構防制洗錢辦法》及《銀行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注意事項範本》,銀行不得接受匿名或假名開戶,對個人與法人均須執行客戶身分確認(CDD)及實質受益人辨識與驗證,新開戶時須核對可靠文件,對代理人開戶須查證授權真實性並保存證明,對高風險客戶須加強審查、取得高層核准並了解資金與財富來源,如出示偽變造證件、拒絕提供必要文件、資料模糊不清或有異常而無合理說明,銀行得拒絕開戶或終止業務關係,並評估疑似洗錢申報。
「領A存B」風險高?
異常現金交易將被重點監控與通報
對於臨櫃以領現金存入他人帳戶(俗稱「領A存B」)或無摺存入他人帳戶,銀行依法需就交易金額、頻率與型態執行風險為本的監控與審視,遇異常情形時得要求說明資金來源、交易目的,無法合理說明得拒絕交易並申報疑似洗錢交易。金管會範本列舉可拒絕往來情形,包括疑似人頭帳戶、資料可疑、建立關係或交易時出現其他異常而無法合理說明等,實務上對「非本人現金存入他人帳戶」常列為警示態樣加強問查並可能限制辦理。此外,達一定金額的通貨交易(單筆或關聯多筆合計新臺幣50萬元以上)須先確認身分並於5個營業日內申報大額通貨交易,未達門檻者如具異常亦可能走疑似洗錢申報流程。
防詐靠你我:銀行查核+民眾警覺
日常中應保持警覺,避免因出借帳戶、代收轉款或參與高報酬兼職、投資代操等情境成為人頭帳戶,導致涉入洗錢。銀行依法須確認客戶身分、查核資金來源,對異常交易得拒絕辦理並通報。民眾應拒絕提供帳戶與不明金流,並及時向165或警方求證,以保護自身權益與信用。
▐ 作者
林彥廷律師畢業於台大法律系及交大財金所,曾於合作金庫擔任授信專員,目前擔任包括建設公司、營造公司、磁磚供應商及房仲公司等不動產相關產業之公司法律顧問,熟悉金融及不動產相關法規,對於一般常見之民刑事案件類型,均有承辦經驗。
-
十月 13, 2025
報載蔡宗珍等三位大法官就憲法法庭之組成應否遵守憲法訴訟法(憲訴法)之規定,發出五點聲明,認為應尊重現行有效的憲法訴訟法,而如此一來,憲法法庭即因不足十人而無法開庭審理。此一見解,顯然落入邏輯上「循環論證」的形式推論誤謬,理由如下:
一、憲訴法本身就是違憲爭議的被審查對象
三位大法官認為憲訴法乃依憲法授權之立法,基於遵守憲法之義務,大法官須依憲訴法之規定組成憲法法庭。此種見解在憲訴法本身未涉違憲爭議之前提下,固屬正確,符合邏輯推論形式。反之,憲訴法本身若涉有違憲爭議時,即不能冒然直接適用憲訴法,特別是憲訴法第卅條,對於憲法法庭判決參與評議人數不得低於十人、同意違憲宣告之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九人之規定,是否藉立法權干預憲法法庭有效行使其職權之違憲爭議,此案尚未經審理,就認定該法為有效法律而必須遵守,將會產生「未審先判」之情形。換言之,若先認定該法乃有效之法律且須遵守,則憲法法庭日後又如何再審理該法內容是否違憲?
二、憲法授權之立法,仍屬違憲審查之標的
經憲法授權之立法,且經總統依法公布之法律,固然屬於有效之法律,然而該有效法律仍屬違憲審查之標的。正是因為該法律已具有效力,才須以「違憲審查制度」判斷該法是否違反憲法而無效,憲法第一七一條第一項已明文「法律與憲法牴觸者無效。」因此自不能以憲訴法乃有效之法律,而推論必須加以遵守,特別是就該法律是否涉有違憲之審理時,逕行認定該法有效而受其拘束,即落入邏輯上「循環論證」或「套套邏輯」之誤謬推論。
三、大法官應貫徹「憲法守護者」的角色
大法官之職責本就在於貫徹憲法第一七一條「法律位階論」的執行,其所應關心者乃維護憲法是國家之根本大法,任何法律之制定都不能牴觸憲法之精神,並就憲法之精神加以詮釋,而非交由立法委員決定,三位大法官的論點等同直接接受立法院的立法結果,失去「憲法守護者」的角色,令人不解!
原文轉載於-自由評論網 https://talk.ltn.com.tw/article/paper/1727514
▐ 作者
許惠峰律師於1994年加入台北律師公會及成為專利代理人,並於1997年起擔任中華民國商務仲裁人,先後任職於台北及總部在瑞士的跨國法律事務所,並曾擔任美國密蘇里州上訴法院Kathianne KnaupCrane 法官的實習助理,具有多年國內外的法律專業律師資歷,於取得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法學博士(J.S.D.)後,同時任職於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民法、民事訴訟法、國際私法及法律經濟分析等主要科目,並於智財保護、公司投資、商務契約、跨國貿易糾紛、公司重整、合併及不動產等有領域有豐富之實務經驗,曾任華岡法學基金會董事長及文化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暨法研所所長,目前擔任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財經法律系教授一職。
-
十月 02, 2025
線上公益法律講座,免費報名!
活著,只是起點;活出愛,才是目的。
面對創傷、誤解、壓力與關係拉扯,如何不被困住?
林作賢老師以真實生命故事,談「原諒、和解、重建」的路:
把痛苦化作祝福,把故事化為力量,活出能影響他人的愛。
講座亮點搶先看-
從「熬過去」到「走出來」:面對逆境的三個轉折關鍵
-
原諒不是忘記:如何把和解變成可實踐的SOP
-
受傷不等於失能:把傷痕長成祝福的四步驟
-
關係修復與自我修復:先修自己,關係才有路
-
在家庭、校園、職場中,活出愛的日常行動清單
【你會帶走】
一份可操作的「自我修復 × 關係修復」流程
面對情緒、壓力與衝突的實用工具
能立即落地的 7 日行動小卡:每天一個「活出愛」練習
法可夢線上生活法律講座
-
主題:從活著到活出愛
-
講師:林作賢老師(台灣發明學院創辦人、銘傳大學教師)
-
時間:2025/10/16(四)19:30–20:30
-
形式:google meet
-
費用:免費
-
-
九月 26, 2025
線上公益法律講座,免費報名!
信用卡、貸款利息—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?
你要讓債務繼續掌控人生,還是透過法律,開啟另一種可能?
台灣每年有數萬人因為債務陷入困境,
這場講座帶你看懂債務成因、法律解方與真實案例,找到翻轉的出口。
講座亮點搶先看-
債務越滾越大?常見債務成因
-
四種消債機制:哪種最適合你?
-
協商和調解有何不同?
-
更生 vs 清算,一次搞懂
-
真實案例解析:走出債務泥沼
如果你正承受債務壓力,或擔心家人朋友被拖垮,
這場講座將給你最實用的解答。
別讓債務決定方向,讓法律成為明燈,幫助你找到正確出路。
法可夢線上生活法律講座
-
主題:不再被債追著跑!消債法快速解說
-
講師:許瓊之律師(言珣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)
-
時間:2025/10/30(四) 19:30–20:30
-
形式:google meet
-
費用:免費
-
-
九月 26, 2025
線上公益法律講座,免費報名!
國考準備不是專屬「全職考生」的舞台。
工作壓力、家庭責任、讀書時間有限,
你是不是也想過:「這樣還有機會考上嗎?」
林佩穎律師,用親身經歷告訴你——即使是兼職考生,也能靠方法與計畫,穩健邁向上榜之路。
講座亮點搶先看-
律師國考成功經驗分享
-
全職 vs 兼職:兩種考生的差異與挑戰
-
兼職考生必學的讀書方法與時間分配
-
如何規劃讀書計畫,避免半途而廢?
-
設立明確目標,找到持續奮鬥的動力
如果你正在為「要工作還是辭職備考」掙扎,
或是兼職讀書卻常陷入迷茫,
這場講座帶你看見方向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準備方式。
法可夢線上生活法律講座
-
主題:上班族也能考上律師?國考經驗大公開
-
講師:林佩穎律師(龐波國際法律事務所合署律師/前臺南地院法官助理)
-
時間:2025/10/14(二) 19:30–20:30
-
形式:google meet
-
費用:免費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