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專訪】實務中成長,生活中沉澱: 王彥迪律師談熱情、語言與法律日常

【專訪】實務中成長,生活中沉澱: 王彥迪律師談熱情、語言與法律日常

受訪者|王彥迪律師

訪談者|楊斯惟

在法庭上奔走、在家庭與工作間取得平衡,是許多律師共同面對的挑戰。王彥迪律師分享他在高壓環境中的自我調適、法律實務學習的熱情來源,以及對於語言能力、法律教育與新手律師成長的深刻觀察。

平衡工作與生活:善用時間與家人支援

在問到如何面對訴訟律師的高壓工作時,王律師坦言:「時間的安排與控制是關鍵。」他指出,法院訴訟型的工作有許多突發狀況,例如開庭延誤或臨時陪偵,往往打亂原有規劃。

「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超出預期的事發生,這時候就得請家人幫忙撐一下。重要的是,在各方面都要盡量維持平衡,不能讓工作占據所有。」

雖然生活忙碌,他仍會安排時間打球或運動來放鬆,現在育兒時間多,甚至「有時間偷偷滑手機就偷笑了」,一句話道出律師兼父親的生活寫實。

保持熱情的祕訣:從真實案例出發

談及如何維持對法律的熱情,王律師強調:「關鍵在於事實與當事人,每個案子的背景都不同,這會激發我們去思考和學習。」

「法律會修法、實務見解會變,當你面對新的案子時,就會去查條文、翻判決,這就是活生生的學習過程。」

他認為這樣的實務演練比單純閱讀法條更能激發學習動機,也能讓自己與法律維持長久連結。

多語能力:拓展法律服務的視野

隨著台灣社會多元化,王律師認為語言能力在律師執業中極具優勢:

「語言能力越好,能接觸的領域當然越廣。英文和日文是現在最實用的,尤其是英文,幾乎是基本配備。」

他指出,雖然民刑事案件較少直接用到英文,但若要接觸外籍客戶、處理跨國婚姻或留學訴訟,英語能力便不可或缺,也有助於律師擴展業務觸角。

實務經驗與判決閱讀:新手律師的學習關鍵

針對剛入行的法律人,王律師建議:「要多觀察前輩怎麼處理案件,並養成閱讀判決與訴狀的習慣。」

「看判決、看訴狀,學別人怎麼濃縮一件事情、怎麼組織條列點,把你要講的東西清楚表達出來,這就是基本功。」

他也強調,實務操作和考試寫法不同,要從實際接觸案件中累積經驗,才能逐漸建立屬於自己的辦案風格。

法律教育的落差與可能性

對於法律教育與實務的接軌,王律師認為模擬法庭雖有幫助,但僅是入門。

「模擬法庭可以練應對,但真正上場時,還是要從卷宗開始、從筆錄出發,了解起訴書怎麼來、如何組織答辯,這些才是基本功夫。」

他呼籲,若能在學校階段就多接觸真實材料,將更有助於學生在進入職場後迅速轉換角色。

結語:用時間堆疊專業,用生活豐富職涯

從高壓中的時間管理、育兒與工作的平衡,到以真實案件為出發點延續學習熱情,王律師的分享展現出實務派律師的沉穩與務實。他不僅關心法律專業的深化,也思考語言能力與教育體系對法律職涯的長遠影響,為後進者提供清晰可行的成長路徑。

上一頁 創業你要懂:新創經營者必知的智財關鍵佈局
下一頁 【專訪】不只是法條,更是對話:王彥迪律師談法律的時代責任
Copyright © 2025 法可夢線上法律諮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