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專訪】你的路不必和別人一樣──房彥輝律師談國考與選擇

【專訪】你的路不必和別人一樣──房彥輝律師談國考與選擇

受訪者|房彥輝律師

訪談者|陳泓慈

起步與選擇:從大學到國考的歷程

房律師分享,自己從大學時期就確定未來要走法律相關的職業道路。不過,他坦言,大學期間熱衷於校外活動,因此沒有將太多時間投注在國考準備上。雖然在大三、大四已開始參加補習班課程,但畢業後並未立即考取律師資格,而是選擇先服兵役、進修碩士學位,並於立法院工作兩年後才成功通過律師國考。他也提醒,自己的經驗與一般全職備考的考生不同,參考時需視個人情況而定。

心態建設:以平常心面對考試

對於備考的信心與目標設置,房律師坦言自己並未給自己設下嚴格的期限或必須考取的壓力。他認為,國考只是人生道路中的一種選擇,並非唯一的出路,強調以「盡力而為」的心態來面對挑戰。他指出,過度的得失心反而可能對備考產生負面影響,因此保持平常心,才能長期穩定地投入準備。

時間分配:在工作與學習之間找平衡

由於當時已有全職工作,房律師無法全天候備考。他的學習安排方式是:

  • 平日:下班後抽出一至兩小時讀書;
  • 假日:一天內選擇早、中、晚其中一個時段集中學習;
  • 科目分配:根據各科重要性調整讀書比重,大科目花更多時間,小科目適度減少。

他強調,即使時間有限,每天仍應固定有一個時段專心投入,以確保進度與學習連續性。

讀書方法:掌握基礎,聚焦重點

在讀書策略上,房律師認為「方法比量更重要」。他的備考方法包括:

  • 奠定基礎:先將基本教科書或正規參考書讀熟,打穩基礎;
  • 補習班講義輔助:將補習班整理的重點講義作為輔助材料,但不完全依賴;
  • 大量練習考古題:特別針對第一試(選擇題)至少練習近五年的題目,找出自身盲點;
  • 活用分科六法:將不熟悉的條文、實務見解記錄在分科六法上,成為個人專屬的最終複習教材;
  • 申論題準備:使用統整型的法研所題目或年度解析集,練習架構思考與重點呈現,而非追求大量練題。

他認為,選擇適合自己負荷量的材料,比盲目大量閱讀來得更有效率。

筆記與學習工具的運用

房律師提到,雖然許多考生會製作詳細筆記,但他個人認為這樣耗費過多時間且容易失焦。他的做法是:

  • 分科六法為核心;
  • 在法條旁加註表格、樹狀圖或補充要點;
  • 聚焦整理新修正法規與重要觀念,形成有體系且可快速複習的資料庫。

這樣的方法簡便又具結構性,有效降低備考期間的負擔與時間壓力。

讀書會與個人學習習慣

房律師表示,自己沒有特別參加讀書會,主要原因是希望保有彈性與自由。他認為,備考過程極為個人化,每個人應依自己的節奏學習。如果遇到困難,他會選擇自行查資料、翻閱書籍,或私下請教朋友,而不是依賴群體討論。

訪談總結:找對策略,比盲目努力更關鍵

回顧整個國考經驗,房律師強調:

  • 國考的成功與否,關鍵在於找出適合自己的準備策略
  • 面對國考,應以平常心與堅持應對,而非設下過高壓力;
  • 兼顧工作與備考,合理安排時間與聚焦有效學習最為重要;
  • 基礎知識穩固,再搭配針對性練習與適度筆記整理,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;
  • 每個人狀況不同,不必照抄他人模式,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最關鍵。

房律師用自身經驗證明:即使不是全職考生,也能透過正確的策略與心態,在有限時間中有效備考並成功通過國考。

上一頁 【專訪】蘇志弘律師職涯心得:從初衷到實踐社會責任
下一頁 【專訪】專業深耕與多元實踐:房彥輝律師的職涯分享
Copyright © 2025 法可夢線上法律諮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