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受訪者|許惠峰律師
訪談者|陳泓慈
國考之路,從法律系起點便已啟程
對許惠峰律師來說,準備國考不是畢業後的選項,而是從大學進入法律系時就該設定好的方向。他認為:
「如果目標是成為律師或法官,那麼大一大二就該有心理準備。最理想是大二開始系統化準備,最慢大三就要進入讀書狀態。」
他回憶自己求學時期律師錄取率極低,有一年全國僅錄取16人,因此從一開始就知道必須「全力以赴」。
三年之約:適合與否,也是一種體悟
許律師提到,當年繼承法課的陳良玉老師建議學生給自己三年考試時間,三年後若仍未上榜,或許該重新思考是否適合這條路。他非常認同這種思維:
「我當時也給自己三年期限,結果畢業隔年就考上了。現在考試名額比我們那時多得多,如果專心準備,三年內絕對能考上。」
對他而言,「時間設限」不只是壓力,更是一種鞭策,幫助自己集中資源與意志。
所謂「專心」:一天十小時,沒有例外
對於「專心準備」的定義,許律師毫不含糊:
「每天實際讀書時間至少要10小時,圖書館從早上9點開到晚上9點。除了過年短暫休息外,平日基本沒有假日可言。」
他甚至為了全力備考,選擇休學一年,暫停研究所學業,等考上律師後再復學完成學位。
方法與資源:不迷信補習,更重自我統整
當時並未參加補習班正規課程的許律師,選擇購買講義自行研讀、搭配聽講座。他分享的準備方法極具系統性:
- 分科輪讀:每日讀三科,避免疲乏。
- 短期複習法:讀完24小時內第一次複習,48小時內第二次。
- 濃縮筆記:將教科書、講義反覆統整成簡明筆記,考前只看「濃縮後的濃縮」。
- 法條理解:將法條與實務、學說串連起來,不只是記憶,更是融會貫通。
- 時間控管:解題時注意時間分配,避免空題,善用 IRAC 結構書寫答案。
他特別提醒考生:「不要沉溺在重複看自己已經熟的內容來獲得虛假的成就感,該反覆的是那些你還不會的地方。」
考場之外的壓力管理
談及壓力紓解,許律師指出考生常見的「考生症候群」:眼睛疲勞、失眠、焦慮。他的應對方式很簡單:
「運動最有效,當時我早上會做甩手操,讓身體和情緒都放鬆。還有心態調整——落榜不可怕,可怕的是被擊垮。」
他也分享自己第一次考試時僅差一分未上榜的經驗,並鼓勵考生以「夜市推硬幣」的比喻思考考試進程:
「就算你這次是第15%,下次也許就推進到第10%,不斷累積實力就會更接近成功。」
給考生的忠告:讀書是為了成為專業,而非僥倖上榜
對於當前正在備考的學生,許律師的建議不落俗套:
「第一個問題是你有沒有下定決心?如果只是想『考上也好,考不上也無妨』,那真的不如別考。」
他認為,讀法律從來不是拼運氣或靠天分的事,而是時間的堆疊與實力的累積:
「法律這條路沒有天才,只有專家。你願不願意花三年努力?如果願意,那就放手去做,不要患得患失,也不要為讀書找藉口。」
他也提醒學生,讀書不是為了「考場的同學」,而是為了將來的執業準備,眼光應該放得更遠。
訪談重點摘要|許惠峰律師的國考準備心法
- 最佳起點:理想從大二開始備考,大三最遲啟動,並廣泛閱讀其他領域書籍以拓展思維。
- 設定時限:建議給自己三年內上榜,過長的準備時間未必有正向效果。
- 「專心準備」的標準:每日實際讀書10小時,長時間堅持不間斷,假期控制在最小限度。
- 資源運用:未參加補習班課程,但精選講義與講座資源輔助整理重點。
- 系統方法:
- 分科交替閱讀
- 24/48小時複習原則
- 筆記濃縮與法條深讀
- IRAC與時間控管建立答題技巧
- 壓力調適:透過適當運動與心態建設紓壓,重點在於不被一次落榜打倒。
- 心態建議:唯有下定決心、持之以恆,才能走過國考路;不要懷抱僥倖,也不要以考試為唯一目標,實力才是真正的核心。